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挪威放棄鑽油計畫 經濟命脈不敵鱈魚、珊瑚礁和海鳥

本報2013年10月9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挪威新政府做出承諾,將停止保護區的鑽油計畫,以保護珍貴海域免於石油開發的威脅,將自然的價值擺在石油需求前面。
挪威,羅弗敦。(照片:James.Stringer)
        2013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挪威分會發起保護羅弗敦、韋斯特龍和賽尼亞海岸免於石油和天然氣探勘的運動。在這些地區進行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活動可能威脅全世界最大的鱈魚群聚落,全世界最大的冷水珊瑚礁群以及歐洲大陸最大的海鳥棲息地。
      「不僅我們多年來的努力總算有了回報,對於鱈魚群、海鳥以及全世界最大的冷水珊瑚礁,甚至對於一個欲轉型成100%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國家來說,都是空前的勝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挪威分會執行長Nina Jensen說。
       「挪威政府的決定不僅是樹立了自然保育的典範。挪威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國,石油可說是其經濟命脈,不少人認為禁止某些地區鑽油是過於激進的作法。」Jensen說。
       挪威大選期間,在企業界的壓力之下,新政府開放羅弗敦地區鑽油的不確定性不斷升高。羅弗敦地區從2001年起暫定為保護區。少數黨派則極力要求將該地區設為永久保護區,禁止任何鑽油活動進駐。
       過去一年來,各界在碳排放風險議題上的激烈辯論卻也凸顯出從石油等傳統能源轉換為可再生能源的急迫性。新政府的決定不但開啟了公眾對話的空間,也讓WWF以及非政府組織社群有了更佳的政治舞台。
【參考資料】


心得:
   
  我覺得挪威新政府的這個決定是很值得讚揚的,現今國家社會大多都是以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新聞中提到挪威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國,石油是挪威的經濟命脈之一,但他們為了自然環境考量,最終還是放棄鑽油計畫,真是得是樹立了很好的自然保育典範,非常值得其他國家做為標的。自然保育真得是很重要的事情,大自然就是那個模樣,一但被破壞了,是很難甚至無法回復成原來樣子,我們應該好好保護自然環境,讓下一代也有美好的大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