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認證鬆散? 大統混油GMP標章破功

出處:TVBS 2013年10月20日 下午12:27 http://tw.news.yahoo.com/認證鬆散-大統混油gmp標章破功-042700821.html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以低價油等添加調色劑銅葉綠素,混充橄欖油販售,違法情節重大,遭彰化縣政府重罰2820萬元,創下食品衛生管理法上路以來新高,只是大統油品包裝上多有GMP認證標誌,到底在產品認證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

微笑的表情搭配OK手勢,在台灣通過食品GMP認證的產品包裝上都會標示這個微笑標誌,在消費者心中 GMP標誌代表安全、衛生、品質純正與誠實,應該帶給消費者更多滿意度及安心感才是。


但最近卻屢屢查獲有標示食品GMP標誌或CAS認證的產品出現掺偽不實的情形,從知名品牌包裝米掺越南米,到大統橄欖油混充低價油,標章認證過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以GMP標誌認證為例,首先工廠得向台灣食品發展協會申請登錄,在協會審查資料之後,會親臨工廠進行評核,不論是加工流程還是廠房及機器設備配置都會一一檢視,然後才是產品檢驗,確認沒有問題再與廠商簽約授證,而且之後也會不定期的追蹤管理。

但是即使是食品GMP廠商,他跟誰買原料、添加物?這些添加物的上游又是誰?這些全無追蹤體系,除了產品本身落實追蹤,嚴謹核發認證標章,才能保障民眾的食品安全。

心得:
我覺得食品GMP標誌和CAS認證存在最原本的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更容易區分出食物的品質,而且標榜政府把關,正常的消費者並不會有所懷疑,甚至會把那些認證當成購買食品的標準,況且,有標示的食物,價格通常會比沒有認證的食物來的高,因此消費者便會認為多一分錢可以多一分健康。但是現在認證出了問題,有認證的食物跟沒有認證的食物並無差別,這讓消費者購買時失去了準則,消費者當然會有受騙的感覺,花了較多的錢,但是買的商品卻不如想像中好,甚至是以一種被蒙騙的方式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花錢,政府應該好好檢討,認證存在的目的已經失去了,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錯,政府應該好好向鄉費者解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