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垃圾掩埋場轉型公園 種植喬木遇挑戰

基隆市天外天垃圾掩埋場8年前封場,環保局規畫轉型為復育公園。由於地底埋有垃圾,多年來種植灌木和綠草沒問題,但根部較深的喬木多難存活。工作人員發現,是紫薇、肉桂和台灣欒樹等喬木,在種植數年後,就會陸續枯死。工作人員挖除枯樹時,發現樹木的根部多半變黑或爛掉,研判是根部長進垃圾層後,吸收滲流水致死。
目前種樹會把樹穴加深到2公尺,再填入場區的廢土,希望提高生機,讓公園早日出現林蔭。環保局長江山鑫說,復育公園建設的過程和一般公園不同,復育的過程要比公園面貌重要,因此在開發公園的過程中,都是運用場址原有的資源,不會為了樹木生長,從外地運進土方。
樹穴加深和填土,仍不能防止喬木的樹根生長進入垃圾層,為了確保生機,江山鑫決定只在復育公園種植小樹,希望樹木慢慢成長過程中,逐漸適應當地的土壤條件,才更有機會茁壯。
摘錄自2013年10月13日聯合報基隆報導

這篇報導出於對於環境是好的
但也讓我們看到永續發展何等重要當人類以自我主義恣意地開發環境但要復原是何等的不容易破壞了大自然當中的平衡造成的傷害是長時間甚至是永久的外貌恢復已不容易更何況是內部隱藏在地底層的破壞值得我們省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