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竹南設置37座風機計畫 今環評會議



【劉玟惠 徐志維 台北】
 
海洋風力發電公司,預計在苗栗竹南外海興建37座離岸風力機組,由於關係到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以及候鳥遷徙路線,今天在環保署的環評專案小組會議中,遭環保團體提出質疑,開發單位承諾,取消設置在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內的第27號機組,最後專案小組決議,有條件通過環評。
配合千架風機能源政策,海洋風力發電公司,預計104年以前,在竹南外海先設立2座離岸風力機組,進行試營運,但環保團體認為,風力機組設立在水深30公尺內,將會影響到,中華白海豚的棲息環境。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執行祕書 甘宸宜:「其實白海豚牠的,就是以重要棲息環境來說,這其實還是人劃的,那如果以生物的,分布範圍來說的話,其實最佳的一個避開方式,就是退到水深30公尺以外。」
開發單位原本預計在竹南外海設立71座風力機組,由於關係到白海豚棲息環境,縮減為37座,但是其中仍有1座,劃設在林務局規畫的重要棲息環境中,對此開發單位承諾,將會取消設置。
海洋風力發電公司 董事長 蔡朝陽:「我想避開媽祖魚那一支,目前我們是願意避開的,其實那是漁民的希望。」
經過2小時會議,專案小組決議有條件通過環評,但是必須針對候鳥遷徙監測等,提出詳細評估,主管能源政策的經濟部能源局表示,預估107年以前,完成竹南示範風場設置。

心得:
此一新聞正是我今天所參加的環評會議,第一次參加環評會議,也第一次深入思考了原來一項計劃的進行需要考量相當多面向,要準備的應變措施也相當多,一項看似對環境有益的風場設置,其實仍是會影響到環境,一開始在看簡報聽計畫時,我覺得相當完備且找不出可質疑處,但經保育聯盟的執行秘書發言時,才發現有許多細節是沒有被注意到的,例如白海豚之棲息地的界線,還有候鳥遷移的路線檢測,這些仍然沒有完整的探討。
最讓我覺得需要更仔細及完備的審核的是漁民補償的部分,因為環境生態是無價的,漁民不只運用土地賺錢,這些土地也是屬於他們、屬於所有人的,對於土地的依賴與情感還有回憶,到底可不可以被量化為金錢去估算,這是相當需要去思考的,還有估算的標準該如何去制定標準,這些都還有很大的問號,希望政府能在進行更完整的探討,以生態及人民利益為最前提,不要再像大埔事件一樣造成人民與環境極大的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