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10/24海洋竹南離岸式風力發電計畫環評第二次初審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環評會議,一開始有點置身事外,感覺像是小孩子參與大人們的會議。現場來了許多單位的代表,有環保署委員們、開發單位、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局、國科會、大學教授、苗栗縣政府、林務局、農委會漁業署等等,而旁聽者中也有環保團體代表,這比我當初想像的環評要複雜得多了,需要這麼多人的投入,所以才會說像是進入了大人們的討論世界。
        但就在開發單位委託的顧問公司開始簡報說明時,我開始認真的參與其中。報告的開始先說明了目標與時程,因為台灣陸上風場飽和,所以開始選擇離岸式風場再生能源,這在許多先進國家已經使用,而台灣並無前例,這將會是第一個示範風場,也預定環評通過後要在民國107年完成開發。 報告中開發單位就第一次初審審查結論做了些改進,例如風場規模縮減(71部機組變37部)和配電設施等等,接著是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和模擬、工程施工與設計、施工期間汙染與影響、漁業補償談判等許多細節規畫,整個規畫非常詳盡,在中華白海豚、鳥類、漁業生態、水下噪音探測、電磁波、地質調查、海洋產業合作、財務規劃都有長時間的調查評估,甚至用到許多軟體做變化模擬,看上去應該是無懈可擊的計畫了吧。
         就在我覺得無可挑剔的時候,環評團體、教授及委員們也開始一一提出問題及建議,其中有風場是否影響其他候鳥遷徙路徑、是否分兩期完工、風廠除役詳細計畫、斷層地質上風場的耐震設計、風機型選擇、其他鯨豚的影響、颱風潮汐波浪影響、沿岸地形變化和除了賠償以外與漁民共同經營的詳盡方法等等的問題,此時有種被打醒的感覺,才瞭解仍有許多環境細節問題的存在,而非只有一味做文章畫大餅的說法,雖然開發單位積極程度已經受到委員們肯定,但因為是示範開發,所以仍必須嚴謹審查。
        這次的會議學到許多,周全的規劃和環境評估固然重要,畢竟這是關乎到所有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生存與健康,但全民把關的力量也不容小覷,寧可在施工前發現問題的存在,不願在傷害造成才後悔跟抱怨,因為同生存在這塊土地上,所以我們都有權利了解與參與,最後感謝環保團體及各相關單位的認真審查,想辦法讓這新的再生能源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然後發揮它最高的效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