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臺灣時報
日期:2013年09月30日
〔記者唐詩台北報導〕荒野保護協會昨天公布去年淨灘清除垃圾量統計,若把二0一二年所撿到的一萬五千零三十九個塑膠袋和紙袋排列起來,以一個塑膠袋單面約二十公分長度來算,總長度是三三四隻黃色小鴨的高度。
而在海灘垃圾中,佔最多的則是免洗餐具,高達兩萬八千多件,近三年多六倍,數量超過塑膠袋,占所有垃圾中比重最大。
荒野保護協會表示,民眾在日常生活隨手丟棄的垃圾,透過風吹、下水道,最後也都會進入海洋,這些垃圾中,一個塑膠袋需要二十年、保麗龍杯要五十年才能被分解;人類平均壽命約為七十歲,寶特瓶和紙尿布的壽命卻是人類的六倍多,要歷經約四百五十年時間才會在海水中分解。
荒野保護協會說,淨灘清出的海洋垃圾以免洗餐具最多,其次是紙袋和塑膠袋,可見一次性塑膠製品已成為海洋殺手。荒野保護協會發起「生活減塑活動」,呼籲民眾多使用環保水瓶及購物袋,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
環保署沈世宏表示,很高興看到有愈來愈多人響應環保,除了淨灘,從日常生活中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更是重要,對於與日俱增的免洗餐具也應該有所限制。
心得:依據專家估計,約有13億噸的垃圾漂浮在海洋中,這些垃圾不只造成海洋污染,也成為海洋生物的殺手。人類在日常生活隨意丟棄的垃圾,成為汙染海洋的主要來源。每個人都是環境中的一部份,理應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而不是一味的製造汙染破壞環境。我認為人類在做任何決策時,都應該把環境保護列為第一優先考量,在破壞環境之下所得到的利益,都只是短暫的而不會長久,大自然隨時會進行反撲,到最後必須承擔這些後果的仍然是人類自己。因此,要做到保護環境,可以從小小的自我開始,平時隨身攜帶環保餐具、環保袋,盡量避免使用免洗餐具及一次性塑膠產品,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垃圾量,也能讓我們賴以維生的環境永續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