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彰化農地驗出鎘汙染


彰化縣和美鎮東西二、三圳流域11年前爆發鎘米事件投入整治,7年前再爆發1次。今年3月環保署檢測農地重金屬汙染,採樣34筆中29筆超標,比例驚人,8月投入擴大調查,再採集398組土壤,昨天結果出爐,共228筆土地超標、逾44公頃,將銷毀受汙染作物,辦理剷除補償、停耕補償、汙染整治、汙染源阻絕等。

農民嚇呆:像判死刑
環保署3月執行「全國重金屬高汙染潛勢農地之管制及調查」,分別在彰化埔心、秀水與和美共採樣100組,埔心、秀水各有8和2組超標,和美不合格率高達85%,環保署8月針對和美嘉犁支線、鐵山支線等東西二、三圳灌溉流域,再投入擴大調查。
調查前環保署召開說明會,農民譁然,「事前就知汙染嚴重了,怎麼等播種才說?」昨天農民收到通知,心涼了半截,82歲黃高橋呆坐田埂欲哭無淚,「天天照功夫施肥、除草,真像無辜被判死刑!」
汙染面積44公頃
議員尤瑞春說,11年前東西二、三圳流域就爆發鎘米事件投入整治,7年前再爆發1次,再投入整治,還是又汙染了,「土地整治一再破功,要找出問題根源,不是一味白做工!」代表周君綾、里長許寶全憤慨「工廠不取締,只會拿農民開刀」。
環保局表示,近日收到環保署調查結果,汙染總面積逾44公頃,主要汙染項目是鉻、銅、鎳、鋅;其中6組還檢出鎘汙染。
農地停耕銷毀作物
環保局5日要召開說明會,汙染農地將要求暫停耕作、停止引水灌溉,並將銷毀受汙染作物,後續辦理剷除補償、停耕補償、汙染整治、汙染源阻絕等。
環保局普查流域內附近電鍍工廠從過去上千家到現在400多家;彰化縣環保聯盟蔡嘉陽博士指出,灌排不分,讓問題沉痾難解,除了要加強取締,勇於檢舉,檢、警、調一起投入,更要輔導工廠遷移到工業區,集中管理。

蔡嘉陽指出,農地混雜著工廠,工廠製成過程一定製造廢水,很難要求小型工廠獨資增設汙水處理設備,當初規畫彰濱工業區就是為了納入這些工廠,集中處理河渠;到底要保留農地,還是遷移工廠,區域土地使用的概念要重新調整、思考。

心得:
鎘是一種嚴重的汙染物,當鎘汙染了農田,那麼就會隨著整個食物鏈影響到我們餐桌上的食物,而從整體生態圈的角度來看,鎘的汙染更是擴散至整個生態圈,包含生物、物理、人文環境。

需要負起主要責任來的自然是政府。首先,嚴格監控污染排放,對於不合格的企業,要果斷整改甚至關停。需要嚴格監控的不僅僅是鎘污染,而是所有的工業污染。掐住源頭,才能避免惡化。第二,組織力量對土壤的污染情況進行監測統計。根據土壤狀況,調整所種植的農作物。對於足以引起重視但尚在可接受範圍的特定污染物,改種不富集那種污染物的農作物。第三,對於已經污染過重的土地,停止種植糧食作物,改種其他的非食用作物,並采取各種技術手段逐漸恢複。

少數人藉由汙染土地來製造所需的物品而從中獲利,而當土地遭受嚴重汙染時,承擔的卻是所有人、所有環境,也就是整個地球,這就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個常見不公平的現象,我想在這個相當發達的時代,資源及能源的殆盡,我們需要重新審思的就是如何永續發展,與其謾罵與指責於事無補,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避免進一步的惡化,並且逐步恢複良性生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