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3億年來之最 海洋快速酸化 恐致物種滅絕

摘錄自2013104日中國時報、中央社報導

  「國際海洋狀態研究計畫」(IPSO)與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3日共同公布的報告顯示,海洋快速酸化,速度之快是3億年來之最,若各國放任問題不管,物種大規模滅絕將無可避免。

  專家警告,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海洋快速酸化的禍首。此外,過度捕撈與環境汙染也都是海洋酸化的主因。專家呼籲各國政府拿出魄力,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減少過度捕撈、限制化肥與塑化廢料排入海洋等等。

  報告指出,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到海洋的速率是上一次5500萬年前海洋生物大滅絕時期的10倍。而根據地質學研究,海洋酸化的速率則創3億年來新高。報告也發現海洋含氧量減少,到2100年左右,平均含氧量可能下降7%,將導致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出現性別轉變及畸形生長。

  牛津大學生物學教授羅傑斯說,海洋生態如溜滑梯般急劇惡化,珊瑚尤其岌岌可危,因為不斷上升的海水酸度會破壞珊瑚的碳酸鈣骨。此外,氣候暖化導致海水溫度過高時,珊瑚會把共生的藻類排到體外然後變白,也無法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與棲息處。

  羅傑斯補充,除了珊瑚與食物鏈可能遭到浩劫,令人擔憂的還有海洋化學變化。海洋生物會利用化學訊號判斷環境、尋找獵物、躲避攻擊,證據顯示,這樣的能力已在一些物種身上逐漸失靈。

──────心得────── 

  人類的生活導致環境的變化在我看來是不可避免的,畢竟70億的人口所需要消耗的資源絕對是無法想像的龐大,環境負載的量也當然是相當的可怕
  但即便如此我們然可以思考是否在能力範圍內能減緩環境所要承受的負載例如製造任何一個電子產品需要消耗相當多的資源,但電子產品卻會因為科技的日新月異而在還堪用的時候就被淘汰掉了,無形中浪費了許多資源!

  雖然人類發展是絕對有需要的,但人類的科技發展又尚未達到能恢復被破壞的環境,所以在沒有環境就沒有人類的前提下,我們仍然應該以環境中心論來反省人類的生活,而非只看到眼前的近利卻忘記了未來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