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環評會心得

主題:「馬公第二海水淡化廠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初審會議
時間:102年10月25日


   由於澎湖先天環境條件不足,致使降雨量低,再加上近期以來的蓬勃發展,導致用水量的大量增加,原有的水源已不敷使用。為了滿足對水資源的需求、穩定供應用水,甚至保護地下水源,減少地下水的抽取,因而決定利用既有的海水資源,將其進行淡化,以滿足需求。
  
  再讀過了資料後才發現原來這不是新興案件,在過去即有此案之討論,由於海水淡化廠的興建對於當地的居民、生態的保育與環境的保護將會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影響,是故舊案從審,意在更深入評估利弊。

   在旁聽的過程中,不論是簡報或者是委員與行政官員間的攻防對我來說都有點艱澀,探討水的流量、排放出去的物質的影響、管線的材質或是距離地底的深度等等,都是牽涉到專業領域的知識,我只能針對他們的論辯過程中抓到一些比較具體的論點,如:埋管線處與生態區重疊─關於生態保護、如何節水、地形的影響與管線的走向等等。

  在這個議案論變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比起內容更實際的問題,使身為人民的我無法理解。第一,關於初審委員中,有些對於議案的問題是熱烈提出,並且質疑官方的做法、提出的資料等等,然而,卻也有一些委員不慎認真,在旁邊做自己的事情,在我印象中並未看到他有所表達,面對這樣的監督者,儘管他們本身具有專業知識,我想這樣絕對難以讓人民放心完全將責任交給他們。第二,水公司的官員在面對專家委員們提出質疑時,竟然頻頻難以給予一個精準的答覆,常以我們調查過了、應該是沒問題一類模糊辭彙帶過。而面對專家委員們要求他們給予的資料,或者簡報上的資料,竟然也有許多是過去沒改的資料,或者是忘記放在報告上面。

  整體而言,參與環評會是一件很特別的體驗,儘管這個議題與我們的關係不大,甚至許多專業的知識對我來說有點艱澀亦不盡了解,但是會中進行協商論辯的官與民間的互動卻讓我頗有感觸,如果每每在議會的過程都是這樣,我想在環境的評估上,確實存在許多隱憂,除了背後的利益外,對於環境還有居住在這環境裏的生物們,當然包括人類,將會有著深遠而不可抹滅的影響,其中實在讓人不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