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污染物致癌 監管柴油車急切


2013-10-31 10:31:51
世衞在10月17日首次確認室外空氣污染物會致癌。這個決定將空氣污染物與砒霜、石棉、二噁英及煙草等視為同等級的致癌物。
路邊污染超標2倍 避無可避
世衞同時指出室外空氣污染主要來自汽車、船和發電廠等。在汽車類中,柴油車廢氣的致癌性質,特別是來自其中的懸浮粒子,是世衞決定將「室外空氣污染」界定為致癌物質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現時每天在香港路面上行走的巴士和貨車,差不多全屬柴油車。
我們可以選擇戒煙遠離石棉塵以減低罹患癌症的風險。但我們無法停止呼吸。在人口稠密的香港,大部分市民工作、生活和小孩上課的地點都很接近馬路,呼吸汽車所產生的致癌物質已經是香港人生活中無可避免的一部分。
而且過去幾年香港路邊的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的濃度均比世衞建議保障公眾健康的標準(世衞空氣質量指引)高出兩倍,則大部分市民一直在高污染的環境中生活。
追蹤廢氣排放 資助換車改車
理論上,大家可以減少外出,在家中和辦公室內長開空氣淨化機,以期減少接觸大氣內的污染物。但這樣的生活既不會舒適也十分不便,同時也不是眾多低收入市民能長期負擔的。要真正減少市民由於空氣污染而罹患癌病的危險,唯一實際的方法是盡快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要滿足市民和各行各業對交通運輸的需要而同時減低柴油車的總體污染排放,最有效用的方法是推動減低每一輛柴油車排出的致癌污染物。
香港的柴油貨車和巴士所排出的致癌柴油懸浮粒子和加劇懸浮粒子和臭氧生成的氮氧化物分別佔全港總排放量的17%和20%。但由於道路遠比發電廠靠近我們生活起居的地方,汽車污染物比發電廠廢氣對人類健康造成更大的損害。
政府在今年3月發表的「香港清新空氣藍圖」中,提出了一系列改善空氣污染的措施。當中包括耗資117億元鼓勵運輸業淘汰和更新老舊柴油商業車輛,以及用4億元資助柴油巴士加裝催化器,推動柴油車使用能滿足嚴格排放標準的技術。這兩項政策無疑能大大降低老舊貨車和巴士排放的致癌污染物。但要保證這些政策能持久地達致預期的效益,政府必須加強監管路上行駛柴油車的廢氣排放,使車輛能持續符合合理的在用車排放標準。
採有效排放測試 準確掌數據
現時政府只規定柴油車需要在每年續牌前通過煙霧測試。政府也會在路邊抽查黑煙車,但只是量度車輛排放的煙霧濃度。多項研究已證明煙霧少的柴油車所排放的懸浮粒子或氮氧化物不一定低*。所以現行的煙霧測試並未能驅使柴油車車主妥善維修車輛,保持其減排系統正常運作以確保車輛排放得以有效控制。
要修正現行政策的不足,政府必須於每年驗車和在路邊抽樣檢查時採用有效的排放測試方法,準確驗測柴油車實際的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排放量。
這樣,我們才可以保證100多億元公帑換來的新貨車和加裝了催化器的巴士會獲得妥善保養,使其排放能持續滿足合理的在用車排放標準。而市民也可以有信心這些政策所用的稅款能真正換來清潔的空氣,繼續支持政府推行其他改善空氣污染的措施。
*註:讀者如有興趣理解香港的汽車污染物排放檢測和現行排放測試可改善的地方,可以參考思匯政策研究所報告
文:馮淑慧,思匯政策研究所顧問(Fung Research Limited總監)
本文亦刊於《經濟日報》「國事港事」欄目

心得:
空氣是我們每天不可或缺的東西,我們活著就不能沒有空氣。而現在,空氣竟然成為了我們生命的潛在殺手。抽菸和石棉塵雖然都是致癌的因素,我們可以避免和這些東西接觸,但是我們不能不呼吸。空氣汙染是我們沒辦法避免的健康殺手,唯有去除空氣中的有害因子,我們才有辦法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雖然政府實施資助換車改車的政策,但是可能有些車主還是不願意配合,因為資助的金額可能不夠,或是車主根本不在乎。最根本解決空氣汙染的方法就是民眾的危機意識和良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