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垃圾分類」將納入北京市中小學教材

摘錄自2013年11月13日京華時報報導 
 
北京是全國第一批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目前試點社區數量已達3000個,覆蓋了全市大部分社區,但垃圾分類處理的效果並不理想。市政市容委表示,已著手將生活垃圾處理知識納入中小學教材,預計新教材將於今年年底前推出。

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本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有一定進展,但依然面臨嚴峻挑戰。目前,本市餐廚垃圾日產出量為2000噸,處理能力700噸。考慮到現 有設施的壽命、人口增長及收集體系不斷健全促使垃圾產生量進一步提升,如果不繼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預計到2015年,餐廚垃圾日產出量將達到2650 噸,日處理能力為750噸,缺口將擴大到1900噸。

2010年,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在600個試點社區1.3萬多戶居民中進行的垃圾分類調查顯示,試點社區當年的生活垃圾雖然首次出現了負增長,但居民 投放後由保潔員和分類指導員二次分揀的約占75.6%,而居民對分類非常瞭解的只有15.5%,約60.1%的居民對於垃圾分類只停留在初步知曉階 段,2012年進行的回訪顯示,情況依然沒有多大改變。


心得

人口越多製造出來的垃圾量就越大,進行垃圾分類能夠降低對環境造成的衝擊。有許多東西如果不進行分類就會造成汙染,如電池釋放出的重金屬物質會破壞土質、直接燃燒會破壞空氣品質等等;而某些物質,如寶特瓶、鋁箔包、紙類等類別經過回收之後可以再利用。
進行垃圾分類不僅對環境也對我們的生活品質有好處,我認為,不論是哪個國家推行垃圾分類的政策都應該確實,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我們的土地,別因為一時之方便,造成未來難以彌補的災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