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19次締約國會議(COP19)暨《京都議定書》第9次締約國會議本月11日至22日在波蘭華沙舉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0日出席氣候融資問題部長級會議並發表講話,呼籲各方加大公共和民間融資,建立更好的融資機制,稱這是解決全球氣候暖化問題的一個關鍵。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潘基文秘書長20日在華沙氣候變化大會上表示,有效應對全球暖化挑戰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資金,氣候融資是對未來的一種投資。
然而,不正當補貼、政府氣候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經濟困難時期的預算緊縮等問題,阻礙了對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影響行動的可持續性投資。
要想實現大規模變革、確保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基礎上2°C以內,氣候融資目標就必須更加大膽。
潘基文說,「我們必須釋放出正確的政策信號,以提供高影響力的機會,來放開對乾淨能源投資的限制,彌合綠色和化石燃料為基礎的專案間的可行性差距,並去除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投資的風險。」
「我們可以在3個領域採取共同行動。第一,公共融資。低碳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需要注入大量公共資金,且明智的公共投資能夠鼓勵來自地方和國際的民間投資。第二,民營融資。在滿足發展中國家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方面,民營資本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而且有責任為全球經濟的綠色轉型貢獻力量。第三,綠色氣候基金。這目前仍然只是一個承諾,一個空殼,我們必須儘快使之全面運作起來,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的關鍵支援。」
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15次締約方會議在丹麥通過了《哥本哈根協議》,已開發的先進國家承諾未來3年每年提供100億美元的應對氣候變化資金,以及2020年前達到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水準。
對此,潘基文在講話中強調,兌現這一承諾的關鍵在於各國的政治意願,並需要公共和民營資本的共同投入。他就此呼籲各方建立更好的融資機制,使資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心得:
為了確保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基礎上2°C以內,在這個月的11日到22日在波蘭華沙舉辦了會議。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氣候融資,在系列報導中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楊啓弘代表國際青年發言,氣候融資並不是經濟援助,更不是碳市場。提供氣候融資應該是一個法律義務。並不是靠市場機制下就可以很好的掌控狀況。
雖然上文,潘基文先生提出了明確了三大領域方向著手,但重點在於各國的政治意願,以及公共以及民營資本的共同投入。目前設於南韓總部的綠色氣候基金只有美元730萬,距離要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的水準目標還有一大截,雖然是例行性會議,但台灣始終對此沒有很好做出付諸行動,對我們的環境未來實在是一大的擔憂。如果我們還停留在核電,沒有朝向更實際的綠色資源看齊,比起瞻望輸了韓國經濟一大截,終究還是一場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