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xxx(案例)觀看全國區域計畫
一、研究背景、動機
近日來我們從新聞上看到很多如大埔事件、美麗灣事件等有關環境正義的議題,從報章雜誌等各種媒體管道中了解後,發現原來種種事件跟「全國區域計畫」這個法案有關連。這不禁引起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想要深入調查這個計畫究竟為何會產生如此多爭議。
二、研究目的
藉由與關注此議題之非營利組織的訪談,截取他們的觀點在加上對相關案例的調查,審視究竟此法案有什麼不合理的點,並了解此法案執行後對大家的影響以及法條有何可討論改善的地方。
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164&Itemid=53
四、文獻分析
美麗歡事件簿http://miramarfacts.com.tw/timeline.aspx
清境農場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4/SD-C-094-003.htm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http://www.ngo.org.tw/node/31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http://www.tepu.org.tw/?page_id=18
http://www.tepu.org.tw/?page_id=397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http://www.yucc.org.tw/about-us/organize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
http://www.twwpu.org.tw/?m1=article&artid=6
http://www.twwpu.org.tw/?m1=article&artid=8
內政部營建署
http://www.cpami.gov.tw/pda_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164&Itemid=142
廖本全
http://www.rebe.ntpu.edu.tw/people/bio.php?PID=19
http://zh.wildatheart.org.tw/user_post/276
五、研究方法
我們總共分成三個步驟(一)訪問、蒐集資料(兩週):
我們從網路以及到圖書館蒐集、借閱相關文章,並同時發邀請函致相關組織詢問能否訪問的可能。確定願意接受訪問的組織後,針對此組織所著重之領域深入了解並擬定訪綱,經老師確認訪綱內容後前往訪問。
(二)整合、分析資料與訪談內容(兩週):
從蒐集到之資料、近期案例與訪問內容所獲得之結果,進行一連串交叉分析比對,期間我們會多次聚會討論有關全國區域計畫法案的優缺點以及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並且討論出可以改變的方向與建議。
(三)製作影片呈現(六週):
最終把研究成果分析彙整後經由從影像敘事工作坊中所學習到之技術,通過動態的影片方式呈現。
六、報告內容與架構(說明:研究、觀察、調查問題重點)
介紹全國區域計畫,再從案例中,觀看全國區域計畫對人民的實質影響,最後提出我們的見解與建議。
(一)全國區域計畫介紹
(二)案例
(三)全國區域計畫與案例的關聯
(四)全國區域計畫對人民的影響
(五)整組對於全國區域計畫的分析
(六)建議
(七)資料來源
七、進行時程及分工
時間
|
工作內容
|
分工狀況
|
10/21~10/27
|
討論報告方向
|
整體組員
|
10/28~11/03
|
討論研究動機、目的,報告形式、查詢「全國區域計畫」相關資料
|
整體組員
|
11/04~11/10
|
邀請機構、擬訂訪談大綱、彙整資料
|
邀請機構:白珈瑜
擬定訪談大綱:全體組員
|
11/11~11/17
|
進行訪談、彙整資料、訂定案例、製作簡報
|
|
11/18~11/24
|
整理訪談資料、製作影片
|
|
11/25~12/01
|
深入研究案例、製作影片
|
|
12/02~12/08
|
製作影片
|
|
12/09~12/15
|
製作影片
|
|
12/16~12/22
|
製作影片
|
|
12/23~12/29
|
演練報告
|
|
12/30~01/05
|
演練報告
|
|
八、可預見之困難與解決之道
(一)沒有機構願意接受訪問
(二)訪談內容不符合研究目的
(三)攝影器材出問題
九、預期之研究成效(強調報告者的所可能獲得之收穫)
(一)了解此項計畫的實質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