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雙酚A風險又一樁:影響腦部發育

摘譯自2013年2月25日ENS美國,北卡州,德罕報導;藍巧軒編譯;蔡麗伶審校
嬰兒使用不含BPA的奶瓶。(Glory Chan攝)美國杜克醫學中心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體暴露於雙酚A(BPA,一種出現在塑膠及樹脂的化學物質),其掌管神經細胞功能與中樞神經系統發展的基因,可能會受到抑制。
這份研究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研究主要是調查BPA對老鼠及人類的皮質神經元所產生的影響。
皮質神經元是腦中最大區域─大腦皮層中的細胞,大部分腦部複雜的活動,例如思考、感知、和其他的自主運動,都是透過這些神經元運作才能做到。
過去經由動物實驗發現,暴露在BPA環境下可能會導致行為問題、內分泌和生殖系統紊亂、肥胖、癌症、免疫系統疾病等健康問題。但這是第一次有研究指出,暴露在BPA中會抑制大腦和神經系統發展。
BPA是一種會模仿雌性激素的分子,它會影響體內的內分泌系統。在許多不同的人造產品中都有這種分子的存在,包括CD、紙鈔、牙齒填充物、阻燃劑、感熱影印紙、部分塑膠水瓶、和做為食物容器的金屬罐之襯裡等。
BPA可能會因容器受到高熱而釋放到其容器所盛裝的食品中,如奶瓶中的嬰兒牛奶。
一些研究指出,嬰兒和兒童最容易受到BPA影響,這樣的顧慮讓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於2012年7月下令禁止在奶瓶兒童用杯子中使用BPA。
雖然研究顯示BPA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展,我們卻仍不清楚這是如何發生的。研究團隊在囓齒動物和人類的神經細胞上做實驗,以了解BPA所產生的影響和其如何干擾基因的運行。
在神經元發展初期,細胞中會有高濃度的氯化物,當神經元成熟時氯化物的濃度也就跟著下降,一種名為KCC2的運輸體蛋白會將氯離子趕出細胞外。
若細胞中氯化物的濃度持續升高,它會損害神經迴路、產生發展中的神經細胞功能,並取代它在腦中的位置。
若神經元暴露在微量BPA中,BPA會利用某種方法阻斷製造KCC2蛋白的基因,使細胞中的氯化物排出速度減緩。
另一種腦部正常運作所需的重要蛋白MECP2,也可能是和這種變化有關的關鍵因素。
研究人員發現,當暴露在BPA環境中,MECP2會變得更多,與KCC2基因的結合率也會變高,也可能因此阻斷KCC2基因的運行。這種反應會導致氯化物的排除速度變慢,因此這可能就是導致發展中的腦部發生病變的原因。
這項研究發現點出了一個疑問──BPA是否能有助於治療神經發育疾病,例如「雷特氏症」,一種只在女孩身上發生的嚴重自閉症。這種疾病是由製造MECP2的基因突變所導致的。
Liedtke表示,「這份研究讓我們了解了暴露於BPA會影響KCC2基因的運行,不過,我們也期待在未來將研究重點放在BPA對KCC2以外物質可能造成的影響。這個研究是『現在進行式』。」

心得:
最近食品安全的問題層出不窮,毒奶粉、瘦肉精、塑化劑,還有最近的食用油問題。每次這樣的新聞一曝光,大眾就開始恐慌,就連蔬菜水果都被檢驗出農藥超標,不曉得到底還有甚麼是天然無害能安心吃下肚的食物。而現在爆出嬰兒使用的奶瓶和兒童杯子含有BPA,會影響腦部發育。小孩子們是未來國家的棟樑,這些毒物從小就慢慢的累積在他們體內,長大以後可能腦部發展不完全或者引發其他疾病或症狀,那台灣的未來著實令人堪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