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宣示繼續重用煤炭,卻又主辦聯合國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令環保人士氣結。
■"Running a coal summit in parallel to UN climate negotiations is beyond absurd. It is like having Vito Corleone chair a committee on legal reform."
波蘭總理圖斯卡(Donald Tusk)在今年這屆「國際礦業、電力業暨金屬冶金博覽會」的開幕式上致詞時宣布:「波蘭仍將堅持以煤炭為主要能源,因應從發電到民生取暖所需,但將藉由提升科技來降低污染。」
圖氏堅定地說:「波蘭將繼續重用煤炭,並投資於煤礦產業。波蘭經濟將持續奠基於煤炭上,但方式將現代化。」
總理挺煤 政策定調
圖氏宣示力挺煤炭,明顯在為波蘭的能源政策定調。
波蘭將在今年底前提出該國前瞻至2050年的新能源政策,屆時將明確界定煤炭、特別是波蘭「自產且蘊藏豐富、在煤炭中等級最低也最便宜但污染程度最高的褐煤(Lignite)」的角色。
有2大原因,已註定波蘭只能繼續重用煤炭。第1是廉價性;第2是波蘭在開發替代能源上,包括探勘頁岩天然氣及興建核電廠,都已受挫。
對波蘭人而言,熬過40年共產統治後,目前正努力趕上西歐的生活水準,因此「拚經濟」遠比「顧環保」來得重要,而發展經濟則又「非廉價能源不能竟其功」。
煤炭本就是各類能源中較廉價者,波蘭本身產煤且坐擁豐富煤蘊藏,所以當然「捨煤炭其誰」。
據估計,波蘭褐煤潛在蘊藏量多達30億噸,這比波蘭從二戰以來的總產量還多。波蘭現為歐洲最大產煤國,也是歐洲最依賴煤炭的經濟體之一。
波蘭目前電力逾9成來自煤炭,估計全波蘭有超過10萬人受聘於煤產業,加上相關生計人口,意味若為環保而減煤或廢煤,勢必重創經濟發展,更將危及在位政權,所以任何政治人物都不敢隨便改弦更張。
關於發展替代能源,波蘭近期曾投資於探勘其頁岩天然氣潛在蘊藏量,部分原因是為了降低依賴向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另外,波蘭也在規劃興建1座核電廠。
替代能源 發展受挫
然而核電的開發成本一直激增,因此總理圖斯卡已對核電潑了一盆冷水,表明「興建與否還是未定之天」。
波蘭想一圓美國式「頁岩天然氣暴發戶」的大夢,也已破滅。因波蘭的預估蘊藏量被下修達9成,致使一些大型外國能源企業,如美商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與Marathon Oil、加拿大商Tailsman Energy等,都已打退堂鼓。
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通常都需要政府補貼,成本極其昂貴,更非波蘭所能企及。
種種侷限,迫使波蘭只能繼續重用煤炭,且將致力於擴充自有褐煤的產量。
最諷刺也最令環保人士氣結的,則是波蘭舉辦完傳統的礦業博覽會(9月10日到13日)後,接著在華沙(11月11日到22日)舉辦聯合國2013年「全球氣候變遷會議」,期間內(11月18日到19日)也在華沙舉辦世界煤炭協會(WCA)「2013年國際煤炭及氣候高峰會」。
「綠色和平」組織的成員布雷迪(Mark Breddy)抨擊說:「同步舉辦煤炭高峰會與聯合國氣候會議,實在荒謬已極,就像請柯里昂大爺(Vito Corleone/電影《教父》由馬龍白蘭度飾演的黑手黨老大)主持司法改革委員會一樣。」
心得: 溫室效應是全世界最關注的問題,各國間也致力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開始減少使用會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能源,取而代之的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也舉辦世界性的會議一同討論如何減緩溫室效應,如制定京都議定書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已是全球性共同的規則及共識,而波蘭卻宣布將繼續使用煤炭,而矛盾的是還參加了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引起大眾譁然。
基於經濟因素,波蘭決定繼續使用國內擁有豐富含量的煤礦,且是二氧化碳影響最嚴重的褐煤。我認為在使用再生能源這個方面來說,其實要製造再生能源的成本其實非常高,也需要時間才能建成,如風力發電的電扇,一片風扇就高達台幣幾億,且能達到的效益也有限,對於一些要迅速發展經濟的國家來說,在成本上及時效性而言,似乎要實施有一定的困難。波蘭要迅速發展經濟,且本國又具有豐富礦產,人民多從事礦產業,政治上的考量也難以限制礦產業發展,只能宣布之後以現代化的方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其實要發展再生能源,或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設施,在建立完成後的日子能夠真正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要建立這些設施的成本通常得非常的高,如電動車的推動,其價格過高政府推動上也很困難,要透過建立新的設施來達到降低二氧化碳的目標,勢必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才有辦法達成,而以波蘭目前的能力來說,似乎有一定的困難度,因而出此下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