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臺北】第十屆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6日於澳洲凱恩斯落幕,代表臺灣出席的漁業署8日凌晨返抵桃園機場,立刻受到綠色和平派出的啦啦隊迎接,以舞蹈勉勵漁業署對於在會議中表現應「再接再厲」。此次會議中,受到許多會員阻撓,僅通過數項薄弱的管理規範,對日漸枯竭的海洋資源影響力有限,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謝易軒表示遺憾。
謝易軒表示:「臺灣在限建新船、規範鯊魚鰭不離身上有所表現,但在WCPFC會議中未積極支持重要保育方案。作為中西太平洋最具實力的漁業強權,漁業署應該要在區域漁業組織中展現領袖風範,主動支持保育措施。我們認為,漁業署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因此派出啦啦隊為他們打氣。」中西太平洋提供全球超過六成鮪魚,是最重要的鮪魚漁場,WCPFC會議對全球海洋保育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今年會議仍無重大突破。大會通過不得新建圍網船、延繩釣船,可望降低漁船數目。瀕危的大目鮪捕撈量自2008年起已減少30%,但要等到2017年才會減少至40%。黃鰭鮪維持現狀不得增加,但南太平洋長鰭鮪的管理方案在中國強勢反對之下胎死腹中。去年北太平洋鮪類及類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公布太平洋黑鮪在過去60年數量已減少96.4%後,此次會議中,日本主動提出減少15% 黑鮪幼魚捕撈量,獲與會代表們同意順利通過。
為掃蕩非法漁業,使鮪魚族群復育,公海關閉勢在必行。然而,此次會議中,公海關閉的提案被美國與歐盟封殺,未能過關。而破壞性漁法人工集魚器(FAD)的管制未有顯著進步,2014年禁用期仍將維持四個月,直到2015年開始才有可能增加。鯊魚保育方面,僅通過禁捕黑鯊(silky shark)。綠色和平與自然基金會(WWF)、皮尤組織(The Pew C haritable Trusts)均以觀察員身分出席WCPFC會議,亦在大會中竭力向各與會會員遊說。參與會議的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資源不斷減少,未來捕魚只會越來越困難。可惜此次與會會員仍以短期利益為考量,無視海洋發出的警訊。鮪魚捕撈量限制的討論難有共識,資源枯竭的困境只會一年糟過一年。」
顏寧補充:「中國漁業的崛起勢必將影響中西太平洋的海洋生態,今年會議可見到以中國為首的東亞漁業強權阻撓太平洋島國提出的漁業資源管理提案。我們認為,各與會會員都應該正視海洋資源枯竭的危機,減少漁撈能力,才能使WCPFC落實鮪類資源養護與永續利用的宗旨。」

心得:
過度捕撈一直都是國際性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捕撈業者為了賺錢,一撒網,通常都是大魚小魚通通都不放過。這樣的作法很快就會使的海洋的生態萎縮,甚至枯竭,所以為了讓海洋永續發展,捕撈業者應該確實遵守法律,不過度捕撈,這樣海洋的生態才能生生不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