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有機」標示不符 北市揪出13件(補)

許多市售的農產品標榜「有機」,實際卻未通過認證。北市府組聯合稽查小組,檢驗有機產品,發現13件標示不合格,其中3業者位於北市,共開罰12萬元,另外10件移請外縣市政府裁處。

市府產業發展局科長劉永修說,台灣麒麟啤酒公司進口的果汁「小岩井純水果汁葡萄」、長賀興業的「鑑賞家有機夏多內白葡萄酒」,及海倫咖啡的「古姬夏基索農場西達摩日曬咖啡」,因自稱「有機」卻沒有認證,或包裝標示與農委會核發的名稱不一致,均已開罰。因3產品都改善完畢,目前恢復販售。

市府法務局、產發局今年共抽查市售的704件有機產品,13件不合格的包含進口7件、國產6件。

根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中文「有機」字樣、英文的「Organic」或任何一國代表「有機」的文字,皆不能亂用。法務局主任消保官陳信誠表示,使用這些字樣的農產品,一定要經驗證。

若明顯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可裁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資料來源:環境資源中心,摘錄自2013年12月13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心得:
  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早已見怪不怪,過去曾經做過市場食物調查,老師曾問過我做完調查之後有什麼想法,說真的,儘管有機食物在標示飼養或種植的過程中確實是走高安全管理的路線,如果按照上面的標示來說,有機產品無庸置疑的是為首選。然而,除了不肖廠商的圖利與政府的失職,這樣的產品難以搏得消費者信任,再者,有機食品的價位又真的太高,並不是平常人負擔的起,更何況我們這個階層又是沒有消費能力的學生族群,是故儘管調查完,仍然並沒有讓我有趨向有機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