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不再砍頭! 北市3月內修訂「行道樹修剪規範」

日期:2013年12月20
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95930


    繼台中市於5月推出修剪樹木監看機制、新北市日前宣布「啄木鳥護樹計畫」,將在明年初開始推動樹木修剪技術認證制度,台北市政府也透露,在3個月內完成「樹木修剪規範」修訂草案。除了老樹受「樹保條例」保護外,市區內的路樹、行道樹,也可望得到更友善的對待。
     因為不當與過度的修剪,都市中的樹木不時因為遭到「砍頭」、「截肢」成了「電線竿」 一般,不但難看,更可能讓棲身其中的鳥類無家可歸,甚至幼雛慘遭摔死,樹木因此死亡的案例也不少。以台北市為例,2007年至今,至少有上千株樹木因因修剪移植死亡。
市議員李慶鋒19日上午舉辦公聽會,邀請民間團體與工務局、公園處、民政局、教育局等局處,對都市內的樹木修剪維護進行討論,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副處長黃淑如在其間表示,已經著手進行「台北市行道樹修剪作業規範」的修訂與更新,預計在3個月內完成草案,更期待除了公園處所負責的行道樹與公園內的樹木可適用外,校園內、社區內1公頃以下的小公園也能同步受規範。
台灣護樹聯盟張美惠表示,目前都市內的樹木遭到修剪,大多是基於:擋住路燈、招牌、長得太高看起來就危險、有筆經費要消耗而進行修剪,但卻又因為想要省錢,而採一次修去太多的狀況。因此她認為,由專家訂出妥善的規範、落實監看機制與對包商及監看人員採取明確的罰則,此3點最為重要。

民眾環境教育不能等 「樹公民」概念拉近樹人關係

張美惠已向台中市府爭取到的「監看機制」為例,只要公共工程涉及修剪樹木,都有樹保權責機關專人現場監看;黃淑如則回應,台北市的公園與行道樹若是公園處負責的,目前已有請專業人員監看的作法,因此爭議較小,但尚未推及校園或社區內的小型公園,也因此日前「永康公園」的不當修剪才引起軒然大波。

民眾環境教育不能等 「樹公民」概念拉近樹人關係

大安社大張伊貝以台南社大為例,其所提出的「樹公民」概念,讓民眾與樹木能有交流與瞭解,進而愛護,台南孔廟的樹木,便由周邊的忠義國小師生照料,學童每天前去關心老樹的氣孔、進行紀錄,除了是最好的環境教育,也能第一掌握樹木健康狀況。

心得:
覺得訂定護樹條例是是一個十分具體的護樹方法,畢竟老樹或是數木,在日益都市化的現在生存已十分不易,要是被隨意砍伐或是移植,活下來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