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補12/2日大事記)國家公園藏油井 烏干達產油計畫威脅「非洲明珠」

2014年1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烏干達當地最大的動物保護區美景背後,卻藏著13座油井,就位在國家公園內。烏干達預計於2018年開始商業生產石油,並將持續30年,目前佔烏干達GDP4%的旅遊業收益也會因此下降。

烏干達西部的艾伯丁地塹覆蓋著大片鬱蔥綠色植被,是非洲近半數鳥種的棲息地,更有狒狒、羚羊和大象在此活動。艾伯丁地塹的默奇森瀑布(Murchison Falls)是當地5大國家公園之一,也是烏干達最大的大型動物保育區。到默奇森瀑布走一趟,就會了解為什麼邱吉爾會說這裡是「非洲明珠」了。

不過烏干達的油藏也大多在艾伯丁地塹一帶。幾個在烏干達運作的石油公司,包括英國Tullow、法國道達爾和中國海洋石油都強調,他們會盡力確保烏干達不要成為下一個被石油詛咒的國家,讓石油帶來財富而非動亂和貧窮。

但當地的森林巡守員說,「還沒真正開始鑽油就已經有很多相關活動在進行了,動物們也遷徙得越來越遠,到了鑽油活動正式開始,不知道情況會變得如何?」

烏干達的鑽油活動遲早會盛行,一旦開始商業生產,烏干達約35億桶的油藏可能讓這個貧窮的國家大翻身。石油營收預計將為90%無電可用的人民帶來電力,重新振興貧弱的初等教育,讓破舊的醫院添購新床,並為總統野心勃勃的「Vision 2040」行動計畫提供資金,讓烏干達躋身中上收入國家的行列。

石油開採雖可能帶來人民健康醫療和教育方面的好處,但批評者擔憂其中政府貪污情事以及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雖然研究顯示石油開採會影響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生存,卻很難具體預測其影響程度。豐富的油藏足以資助該國度過下一個20年的大餅,終讓政府捨森林而就液體黃金。

批評者抨擊政府差勁的配套措施,包含向公眾隱匿資訊和以含糊且不公平的方式補償居民、迫使居民遷居,盲目訴求經濟可行性尚未確定的石油工業。石油是一個敏感的議題,勇於多管閒事者多半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他們受到來自政府的威脅,被視為異己、貼上破壞經濟的標籤。

雖然總統曾表示烏干達的石油是「屬於大家的石油」,部分烏干達人對於石油利益是否會用於人民仍表示懷疑,因為貧窮和政府的劣質服務並沒有因為石油公司預繳的幾十億生產初期費用而改善。

不過烏干達人們仍保持樂觀。即使被政府批評為干預內政,當地和國際的非政府組織正緊盯著石油發展的動向。

===============心得================

  對於一個落後的國家,其實若國內發現石油的資源,絕對是一個發展的契機。但在則新聞所述的情況下,這資源是在備受保護的國家公園內出現。這則新聞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衝突的議題中,是一個相當鮮明的例子。
  對於一個貧困的國家,環境保護的意識在當地相信絕堆幾乎是沒有的,畢竟連溫飽都有問題了,誰還去討論即便在已開發國家都不一定被放在第一位的環境保護呢?
  我們這些沒有像他們過著那樣貧困生活的人,若是希望他們繼續保護那座美麗的國家公園,不要去開發會破壞當地環境的石油(但會帶來許多利益),實在說不過去。好像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一樣,只要不甘我的事,就期待別人能夠做到道德的最高價值規範,這絕對是不道德的。
  但我們還是希望當地在開採石油與環境保護之間能做到一個平衡,應該採取對環境影響最小的開採方式,並且將石油收益公正公平的予以社會發展使用。這兩點若是能夠真正地達到,那環境保護的退讓也是有價值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